

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乌蒙腹地,草海湖畔,威宁职业教育正以产教融合的画笔,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历经10年发展,成为威宁职业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也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只有紧密对接地方产业振兴战略,坚持产教融合路径,才能让职业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学校俯瞰图
威宁职业教育深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实施好“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加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实施中职“强基”工程、“黔匠”培养工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把握地方发展需求,确立“以工贸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学校积极响应地方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战略,优化专业布局,开设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并深度对接先进职业标准,引进“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两个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落地学校。
学校先后与浙江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宁金元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先进制造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等高校牵手校校合作,实训基地多维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多元智慧共制,实习就业多方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以产线为课堂”“以企业生产任务为教学任务”“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交叉流动”的深度产教融合之路。
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立足地域特色和办学优势,创新推出一系列特色育人项目,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搭建平台。

我校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学子
现代商务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与“一品鲜”食品公司在校内建设一品鲜产教融合中心,把生产线搬进校园,推动课程与实战紧密结合,让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期间,学生以电商主播身份通过“底薪+提成”方式销售商品,在校内就能积累工作经验。生态医药与康养学院与威宁自治县中医院合作,开展“中医夜市”活动,让中医康复技术和护理专业学子参与场地布置、协助义诊,推进医教协同,为相关专业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国防教育与体育学院创办军事爱好者协会,聘请退伍军人进行半军事化管理,将军事技能训练、体能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依托威宁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域特点,探索以“高原适应性、科技赋能、军地融合”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民军队输送更多集军事素养和现代技能于一身的高素质兵员。艺术学院积极挖掘民间非遗传承,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授课及交流,并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创新性地构建了“技艺体验+实物观摩+理论阐释+创意研讨”的产学研一体创新路径,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近距离体验非遗艺术文化的机会,更为非遗火种传承创造了条件和平台。同时,学校与赫章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贵州省阿西里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签订政企校三方合作协议,依托地方资源,以舞蹈表演、音乐表演专业为抓手,为地方文旅特色打造提供更优创意与团队支持,实现政校企共赢新局面。

我校辰海艺术团师生参加火把节演出
近年来,威宁紧紧围绕“五五攻坚行动”计划,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地方职业院校与本地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规划建设集实习实训、社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技能培训基地,为威宁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未来,威宁职业教育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动态优化职业学校专业布局,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层次与内涵水平,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征程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