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发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教师王近松、李洪威图文作品《西凉山上新景观》

作者:时间:2025-11-07点击:

11月2日,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教师王近松、李洪威共同创作的图文作品《西凉山上新景观》在中共中央主办的中央级党报《光明日报》上刊发。该作品生动描绘了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西凉山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立足地域特色,实现产业融合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崭新面貌,彰显我校教师在关注社会现实、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

作品着眼于平均海拔约2500米的西凉山,深入报道该地在现代农业与清洁能源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文中指出,通过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平菇种植基地等,机械化种植有效提升了“威宁洋芋”等特色农产品的亩产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冷凉气候优势发展的高山冷凉蔬菜产业,不仅畅销国内,更成功出口东南亚,切实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展现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丰硕成果。

作品还敏锐地捕捉到西凉山将新能源建设与生态农业巧妙结合的发展新路径。昔日的高山上,光伏发电板与风力发电机有序排列,形成“上发电、下耕种”的融合模式,不仅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更催生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动能。此外,由高山云海、日出日落与现代化发电设施共同构成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预示着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

此次王近松、李洪威老师的作品在《光明日报》的刊发,不仅是对两位教师个人创作水平的肯定,更是我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办学理念,鼓励师生深入一线、将文章写入田间地头的生动体现。它向全国读者展示威宁自治县,乃至整个贵州在推动乡村振兴、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智慧与成效。西凉山的成功蝶变,为类似自然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范式。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应用研究与地方服务的结合,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区域发展的实践中,为描绘更多如西凉山般的新景观贡献更多的工贸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