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以“六维协同”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文化书院”协同育人新格局

作者:时间:2025-10-20点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两个结合” 的重要论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依托“六维协同”育人平台,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文化书院”协同育人新格局,探索出一条“思政引领+文化浸润+职业锻造”的协同育人新路径。 

构建“六维协同”综合性育人机制。面对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党委精准把握“两个结合”的精髓,于2025年秋季学期启动“中华文化书院”建设。书院建设打破原有育人壁垒,构建起以管理、师资、资源、教学、科研、评价“六维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从“空间相加”到“文化相融”的转变。

管理协同方面,学院建立了由党委宣传统战部牵头,马院、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共享与工作联动,确保育人工作高效推进。师资协同上,创新实行“双向兼职、双向服务”机制。马院教师下沉书院担任导师,书院的行业专家、技能大师、优秀校友等走进思政课堂,共同组建“思政教师+书院导师”双元团队,并将参与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充分激发了育人合力。

资源协同中,学校整合马院“思政教育阵地”与书院“文化育人空间”,共建“红色书吧”“匠心工坊”等共享平台,并开展“周研学、月品读、季公益、学期汇”的“四个一”文化浸润工程,实现育人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协同上,双方共同开发“阳明心学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等特色融合课程,建立集体备课与教学共研机制,推动思政课程与书院课程目标同向、内容互补。

科研协同方面,学院设立专项课题,鼓励双方教师联合攻关“书院制下思政教育创新”等前沿问题,共建“育人案例库”,为育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评价协同则将书院实践活动纳入思政课成绩考核,设立“协同育人贡献奖”,构建起以育人实效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文化育人“两张皮”的问题。 

深化立德树人从“理论”到“体验”的转变。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中华文化书院将“知行合一”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把抽象理论学习转化为具身体验和实践感悟。在“茶礼润心,茶道养德”主题实践教学中,学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的价值观培育内容与传统茶道文化相结合。学生们从陆纳“以茶待客”、白居易“茶药赠友”等历史典故中,深刻领悟廉洁自律、勤俭修身、仁爱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前觉得思政课离生活很远,现在在茶香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感觉特别亲切,印象也特别深刻。”一位参与课程的学生说道。

刘亦嘉老师“茶礼润心,茶道养德”主题实践教学现场

将屯堡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其蕴含的“忠勇报国、崇文尚礼、坚韧守正”的精神内核,与思政课弘扬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高度契合。通过深入挖掘屯堡人六百年守望故土所体现的民族凝聚力与历史自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统一关系,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认同,更能激发他们传承历史、奋发有为的时代使命感,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唐蓉老师“屯堡文化”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现场

书院还围绕“知行合一”打造系列品牌活动。“红色黔匠技能创新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将专业技能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创作创新作品;“师生宣讲团”走进社区、企业,讲述党的创新理论、贵州红色故事与工匠事迹;“季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中践行“知行合一”,涵养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形成“知—行—悟”闭环,实现了思政教育从“入耳”到“入心”的转变。

到贵州威宁荞源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

 到威宁自治县“功臣村”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

以“致良知”推动“红色黔匠”价值引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中华文化书院以阳明心学“致良知”为价值内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伦理观和职业价值观。在讲座和课堂讨论中,引入“AI换脸诈骗”“充电宝窃密”等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技术伦理的深刻思考。书院院长邓天丽在讲座中指出:“良知是人生的导航仪,未来你们面对工作选择时,要时刻叩问内心,坚守‘职业良知’‘行业良知’和‘社会良知’。”这种“致良知”教育具体化为“守匠人之魂”的行动指南,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技能,更要成为产品质量的守护者、职业道德的践行者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者。通过对“明心·立命·笃学·躬行”校训的现代阐释,引导学生将“心即理”转化为“强国有我,技能报国”的志向,将“笃学躬行”落实到专业追求中,将“事上磨练”融入到服务贵州“大数据、大生态、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如今,一批心中有信仰、手上有绝活、肩上有担当的“红色黔匠”正在书院的浸润下茁壮成长。

邓天丽教授“知行合一 匠心致良知”讲座现场

育人“工贸实践”成果初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与探索,贵州工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文化书院”协同育人成效显著。2025年,学院立项省教育厅课题《多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马院+书院协同育人路径探索》,并配套设立校级专项课题,形成教育教学与教研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学院育人体系不断完善,“六维协同”机制高效运转,各部门协同效率大幅提升,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联动育人的良好生态。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传统文化修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在各类活动中展现出自信从容、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红色故事汇”“茶文化实践课”等品牌活动深入人心,“红色黔匠”品牌活动成果正从校园走向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学院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育人团队,“中华文化书院线上学习平台”的搭建也为精准思政提供了有力支撑。贵州工贸职业学院“马院+书院”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高职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模式与经验,为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院校提供了“工贸样本”,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两个结合”,深化协同机制,丰富育人内涵,努力打造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国内高职领域有知名度的文化育人高地,为培养更多德技双修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