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文原发天眼新闻客户端。秋季学期,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李达望即将开启本科学习之路。今年2月,他在第二届贵州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级决赛上,凭借“跨时空对话”的语音机器人项目斩获金奖,获得免试专升本的资格。

我校工业机器人理论教师
“创作灵感来源于2024年6月在中软国际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基地的顶岗实习经历。”李达望说,半年时间里,他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掌握了20余项AI识别技术,也从最初的数据标注员成长为项目小组长。
这样的故事正在贵州多所职业院校上演。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2022级毕业生谯兆林,今年4月刚结束实习便以维修技工的身份入职贵州煜宏达科技有限公司,月薪在8000元左右。

我校新能源实训基地
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胜任,这种快速适应职场的能力源自学校与贵州煜宏达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这里,谯兆林和同学们从入学起就能接触企业真实项目,并走进生产一线实习实践,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在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汽车工程系,通过与奥迪、特斯拉等13家知名车企合作开设订单班,全系每届600多名学生尚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2023级特斯拉订单班学生管懿懿对此深有体会:“在订单班中学到的相关技能,可以拓展到不同职业岗位中,带来更多可能性。未来不管是入职特斯拉,还是投身其他新能源车企,都能让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订单班”培养模式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不仅解决了企业用人痛点,更拓宽学生就业空间,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目前,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汽车工程系累计为行业输送上万名技能人才。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则与企业合作,把生产线搬进校园,推动课程与实战紧密结合,让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威宁自治县一品鲜食品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完整生产线,学生以电商主播身份通过“底薪+提成”方式销售商品,在校内就能积累工作经验。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把职业教育办成促进就业“增量池”的关键。近年来,贵州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订单班、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开了毕业生就业新通道。
今年,贵州把“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成高职院校‘订单班’就业2万人、专升本2万人”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统筹推进,先后组织40所高职院校安排“订单班”就业计划、指导与企业签订“订单班”协议。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成高职院校“订单班”就业1.4万人,专升本录取超2.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