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央广网报道我校持续推进数字校园“云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和数据管理效能

作者:时间:2024-08-12点击:

近日,新华网以《在贵州威宁,他们用飞书培育“大山里的希望”》、央广网以《偏远地区的职业教育,也用上飞书了》报道我校持续推进数字校园“云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和数据管理效能。

新华网报道指出,3月9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培养拔尖人才,也要培养大国工匠、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

如何实实在在呢?贵州工贸职业学院的常务副校长黄冠迪给出了他的理解:“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要跟企业界的风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闷头在学校里面做研究。”企业发展需要信息化,学校也需要。

从国外留学回来后,来到毕节威宁,黄冠迪就接到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紧急任务。对比了国内的办公软件,他引进了在简化流程、降低耗材上更符合需求的飞书。对于信息化建设和师生管理,黄冠迪有些独到的看法:“数字化是要真正做到信息的活化,只是把办公过程搬到了线上,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通常的院校信息化建设,包含丰富虚拟应用场景、扩大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数据治理能力。而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将管理系统和平台All-in-One,不需要师生单独注册、登录,多个入口来回切换,从手机端app入手,连接应用场景,从细微处治理校园。

各行政部门每周一次的工作总结被放在知识库中,大家可以交叉查看领导层的决议,以及其他部门的经验。“调动起了即时沟通、教学服务等各个环节人的自主性,才能将信息化的意识深入人心。”

央广网报道指出,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一个平台、一块屏、一根网线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学,也让学校的一体化建设有了“加速器”。贵州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人才培养向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数字校园“云化”发展,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和数据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坐落于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深耕职业教育多年,陆续为当地培养了很多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去年年底,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上飞书,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治校模式,培育“大山里的希望”。

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黄冠迪认为:“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要跟企业界的风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闷头在学校里面做研究。”企业发展需要信息化,学校也需要。

在这之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客户端、《贵州新闻联播》等省级媒体先后报道我校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人才培养向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数字校园“云化”发展,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和数据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将持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扎实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智慧化应用场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与保障。